2018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赛在京举行

 

2018年7月18日,AIRC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赛(下简称“大赛”)在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开幕。本次大赛由北京大学工学院主办,北京大学创客实践教育中心承办,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协办,多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及相关学校代表出席了大赛开幕式。北京大学科研部部长周辉、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朱怀球为大赛致辞。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助理院长李咏梅主持。大赛活动由北京大学创客实践教育中心施连丽,王磊,周虹老师等组织。

 

开幕式现场

 

    周辉在致辞中代表北京大学向积极参与组织和投身科研工作的广大青年学生及有志人士表示欢迎和感谢,阐述“新工科”战略计划下高校如何通过学科交叉及校企融合,积极建立有效的高端人才培育模式。朱怀球就人工智能与智能教育发表感言,指出人工智能培养梯队是关于人才培养的战略性战线,此次赛事在这一层面有着积极和深远的意义。

 

周辉致辞

 

朱怀球致辞

 

   本次大赛积极响应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旨在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实现从小学到中学、直至大学,从知识到能力、从理论到实践的贯通性培养。大赛教育特质明显,与全球推行的STEAM教育理念高度契合,是一项以青少年教育为主旨的全球性科技竞赛。

 

创新创意展示活动现场

 

   赛项分为工程训练营、创新创意展两个项目,对选手编程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的水平进行评价,鼓励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工程思维和展示与演讲的综合能力。经过全国范围的层层选拔,共48支队伍、220余名选手参加比赛。

 

 

工程训练营赛项评审

 

   7月19日下午,大赛“创新创意展示”赛项在北京大学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下沉广场举行,共有来自国内的8支中小学生参赛队伍和6组来自全球的大学生团队参赛。北京大学智能科学系副系主任罗定生、信息管理系党委书记张久珍、工学院助理院长李咏梅、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副研究员张超担任本赛项评委。北京大学工学院教授、系统与研究控制中心副主任谢广明主持活动。

 

   该赛项旨在鼓励和启发选手设计开发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生活实用性并体现时代精神和创意灵感的创新应用及产品原型。中小学生参赛者中有年仅十岁的小选手,有依靠兴趣走到一起的跨校组合,用稚嫩双手做出了文物讲解机器人、人脸识别系统、互动小游戏等令人惊叹的作品。而在全球大学生参赛者展示环节,手势控制机器人、自动翻书器、垃圾捡拾器、音乐机器人等作品则以创意与应用的结合,体现了他们在机器人课程中的学习成果。

   围绕作品的文化性、创意性、技术性、互动性,四位评委给出了见解独到的点评,向参赛者提问并进行了趣味互动。

   7月20日上午,三组共九位来自业界与学界的评委针对大赛工程训练营赛项中选手的表现进行了单独面试与评审。下午,举行大赛闭幕式,由北京大学工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婧主持并公布了比赛结果,张久珍、李咏梅、谢广明以及北京大学工学院副书记、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夏定国为获奖选手颁发证书。大赛获奖名单将于近期公布。

 

张久珍致辞

 

夏定国致辞

 

   张久珍、夏定国先后致辞,指出人工智能将是带领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关键因素,高端人才的培养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互为促进。

 

    大赛闭幕式合影

 

   2018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大赛在推广和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通过竞赛的方式,从教育的角度提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挑战课题,普及智能科学与技术知识,提高青少年采用智能科学理论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为培养、选拔、推荐优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专业人才创造条件,为推进国家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教学实践发展提供助力。

 

清除浮动